“十四五”期间,商洛市山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始终坚持“以人民为中心、以服务为核心”理念,聚焦打造“营商环境最优区”示范县目标,按照“便民、高效、廉洁、规范”原则,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、优化营商环境,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,持续提升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工作效能,创新服务方式,转变工作作风,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。先后荣获省级清廉机关先行示范单位、“巾帼文明岗”、市级“文明单位”、“政务服务”和“权责清单”工作先进集体,县级“优化营商环境”、“深化改革”、“法治政府建设”、“模范机关”等20余项荣誉称号。《山阳“七个一”打造清廉政务高效服务》《山阳“六办”模式提升政务服务质效》《远程踏勘零距离审批服务再提速》等30余篇相关做法被人民日报、商洛日报等省市县主流媒体相继刊发报道。
抓改革,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。一是工作任务清单化。对卫健、教体、市监等12个部门划转的220项行政许可事项实施清单化管理,细化审批事项608项,平均材料压减率65%,时间压缩率87%,即办率71%,市场主体办事便利度和可预期性大幅提高。公布《山阳县行政许可事项清单(2023版)》《山阳县行政备案事项清单(2023版)》,梳理权责清单涉及职能部门35家、4689项权责事项。公布三级通办事项15项,实现灵活就业、公民身后一件事等7项事项在线办理,线上办件量位居全市第一。创新审批服务方式,提高审批效率,出台《政务服务容缺受理制度》,编制容缺受理事项清单,单独办理容缺事项326项,容缺受理率61%。二是流程再造效率高。整合进驻大厅高频事项,设立“一件事一次办”服务专窗,梳理整合“一件事一次办”审批业务103项,完善办事指南并上传各类电子表单1108份,对政务大厅内部关联事项一窗受理、同步联办。设立6个审批综合窗口,全面推行“前台综合受理、后台分类审批、统一窗口出件”的审批运行模式,审批局窗口共受理各类业务4.5万件,群众满意率达99%。三是企业开办门槛低。通过压缩时限、联合审批、窗口服务等措施,企业登记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等事项全流程开办时间压减至1.5个工作日,最短0.5个小时完成企业开办。建立《审批服务主动服务制度》,对市县重大项目实施企业办理营业执照申请。先后为陕西雷博光电、普阳时代电源等300余家企业提供主动帮办代办服务,实现了从“人找服务”转变为“服务找人”。2021年以来,全县新增市场主体年均增长1800余户,市场主体存量22299户,实有市场主体总量位居全市前列。四是审管联动衔接紧。出台审批工作联席会议、审管协同联动、联合踏勘等制度,积极推进“集中审批”和“专业监管”有效衔接,加强与监管业务主管部门对接沟通,及时双向反馈审批和监管信息,努力构建审批、监管良性互动格局。
抓服务,政务服务效能得到新提升。一是推行“一站办结”模式。聚焦“进一扇门,办所有事”目标,深入推进“一网一门一次”建设,深化“一站式”集成服务,整合设立企业开办、税务服务、公安政务等七大综合服务专区,审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大厅办理,实现一厅集成“零距离”。政务大厅进驻窗口单位33家、进驻事项792项,年均接待办事群众达30余万人次,受理各类业务28万余件,按期办结率达99.9%,群众满意率达99.9%。大力推广注册“秦务员”APP,深化“秦务员”移动端应用,推动更多事项“掌上办”。二是完成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梳理。全面梳理省级下发政务服务事项1599项,完成“三级四同”事项清单和“四办”清单的梳理工作1487项,可网办率达到95.7%,在陕西省中控管理平台上录入事项办事指南、办理地点、办理时限、申请材料、办理方式等,并同步公示到陕西省政务服务网,确保企业群众办理业务时能同标准受理、同标准办理。三是营造良好政务服务环境。制定下发了《规范镇(办)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意见》《山阳县政务服务“帮办代办”工作实施方案》等文件,加强对镇(办)便民服务工作的指导,统一了政务服务标识,进驻人员统一着工服,统一佩戴工牌,统一工作标准。完善了母婴室、无障碍卫生间等场所,配备了便民医疗箱、老花镜等服务设施。常态化设立“办不成事兜底窗口”,扎实开展免费复印、免费刻章、免费邮寄和帮办代办“三免一帮”等暖心服务,积极开展一颗诚心相待、一张笑脸相迎、一句暖语相问、一杯热茶相递、一声祝福相送“五个一”活动。梳理县、镇(办)、村(社)三级“帮办代办”服务事项72项,组建三级“帮办代办”团队320人,满足企业和特困群众的办事需求。扎实开展一把手“坐窗口、走流程、跟执法”活动,专接“烫手山芋”,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“疑难杂症”问题,真正做到减环节、减材料、提效率。《“一把手”坐窗口政务服务零距离》这一做法入选商洛市2023年审批服务“典型案例”。四是创新勘验方式方法。印发《勘验(评审)工作制度》《勘验(评审)工作实施细则》等系列文件,实现了勘验(评审)工作事项、流程、报告和档案四个“规范化”。采用“实地+远程”两种勘验形式,真正实现了复核“不见面”,提升踏勘效率,为申请对象节省了时间、提供了方便。运行以来,累计受理业务事项1863件,出勘验现场达3973场次,远程网络复勘982次,联合勘验311次,组织专家评审72余次,听证会4次。“强化技术保障·提升现场踏勘效率”相关做法入选商洛市2021年度行政审批服务“十大典型案例”。五是便民服务热线高效运行。坚持“12345”一个号码对外,提供全天候服务,多渠道、全口径受理企业和群众的政策咨询、求助、投诉、举报和意见建议,全方位为企业和群众提供贴心、暖心、热心服务。2021年以来,共接收市“12345”便民热线工单38544件,按期办结率99.45%,总办结率100%,满意率99.9%。热线工单处理荣获陕西省政务服务热线创新发展案例“二等奖”。
抓管理,作风建设提升实现新突破。一是强化窗口日常监管考评。始终把提升窗口人员服务质量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,大力推行首问负责、一次性告知、限时办结等44项制度,对接待群众、服务礼仪等方面进行了10批次培训,服务水平、办事效率、企业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。二是全面推行“好差评”制度。全面推行政务服务绩效由群众和企业评判的“好差评”制度,积极引导办事企业和群众从办事便利度、办事效率、服务态度、精神面貌等方面对办事窗口和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评价,实行“一事一评”“一次一评”,办事窗口设置评价仪和群众满意度评价表,大厅设立“好差评”意见箱,确保差评投诉件件有整改、事事有反馈。我县“好差评”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9%以上。三是作风建设提升实现新突破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、党纪学习教育、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和“三个年”活动,不断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。及时修订完善窗口工作人员“十要十不准”规定,严格落实“七个一”标准,不断规范窗口服务行为。下茬整治“门好进、脸好看、事难办”和“微腐败”等损害营商环境以及窗口“慵懒散漫虚浮拖”现象,倒逼窗口工作人员提升服务质量。





扫一扫分享本页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