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网渭南讯(记者 李文斌)11月27日,渭南市举行“十四五”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澄城县专场。澄城县委副书记、县长张旭介绍了澄城县“十四五”发展取得的成就。澄城县县委常委、常务副县长王锋,澄城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雷西秦,澄城县卫生健康局党委书记张杨永分别回答记者提问。渭南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与舆情信息科科长张红红主持发布会。

发布会现场 记者 李文斌摄
“十四五”时期,澄城县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,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以“三个年”活动为牵引,深入推进“八大工程”,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,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突破,较好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,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成效。
聚焦目标任务,坚定不移加快发展,综合实力大幅跃升
始终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,聚力做大总量、扩充均量、提升质量,经济发展总体平稳、稳中有进。
主要指标运行平稳。预计“十四五”末,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38.8亿元,年均增速6.27%;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亿元,年均增速6.52%;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.08%,年均增速14.42%。城镇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4269元、18974元,年均增速5.32%、8.15%。
投资拉动效应明显。五年来,累计实施重点项目373个,较“十三五”增长98.4%,完成投资335亿元;引进招商项目138个,到位资金229.29亿元。
各级荣誉纷至沓来。先后获得国家级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、全国县域商业“领跑县”、中国樱桃产业科技示范县、中国农文旅融合发展典范县、国家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、全省招商引资先进县、陕西省低碳近零碳试点示范县、“四好农村路”省级示范县等60余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。
聚焦产业升级,构建现代产业体系,经济发展量质齐升
坚持工业强县、农业稳县、三产活县。
工业转型势头强劲。烟厂产值突破15亿元。拓日新能跻身全省首批重点产业链“链主”企业。建成标准化厂房20万平米,入驻企业127家。经开区晋升省级开发区、省级特色专业园区。
农业产业步伐坚实。粮食年产量达到19万吨。樱桃种植面积10万亩,品牌价值达到18.56亿元,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亿元。成功创建首批省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。苹果种植面积20万亩,产值突破20亿元。澄城樱桃、澄城苹果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。生猪年存出栏50万头、65万头。
文农商旅融合加快。尧头窑荣获全国旅游创新创业示范案例。《刘家洼遗址保护规划》通过国家评审,正在积极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。龙首坝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,龙首渠引洛古灌区入选世界灌溉遗产工程。壶梯山、印象古徵成功创建AAA级景区。博物馆晋升为国家三级馆。接待游客321.3万人次,综合收入达到24.42亿元。澄城水盆羊肉标准化生产线建成运营,质量标准通过省级认定,品牌价值达到77.29亿元。
聚焦城乡统筹,提升建设管理水平,人居环境显著改善
坚持推动城市功能完善和乡村全面振兴,积极构建城乡融合的发展格局。
城市品质持续提升。《国土空间总体规划》通过省政府审批。实施重点城建项目32个,完成投资46亿元。打通断头路8条,新建改造城市道路7条11.6千米。全省首个县级人才公园建成开园。打造开放休闲广场、口袋公园15个。建成投用停车场10个、新增停车位742个。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71个、“串改并”小区63个。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515万平米。
乡村振兴扎实推进。成功创建“千万工程”省级示范村11个、市级示范村25个。新建改建镇村污水处理项目4个,完成户厕改造3.17万座。取缔非正规垃圾点729处。庄头镇荣获全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。尧头村、吉安城村、吴家坡村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如期建成。樊家川村跻身中国美丽休闲乡村。
交通体系日趋完善。迎宾大道建成通车,兴教路、宝塔路提升改造等项目顺利竣工。国道242安里至长宁河大桥段改扩建工程建成通车,赵冯路等27条农村道路提升改造完工。澄城至渭南定制客运开通运行。澄商、合铜高速及其引线建成通车。“绿巨人”动车组开通,城乡新能源公交车实现全覆盖。
聚焦生态优先,推动绿色低碳发展,环境质量持续优化
积极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。
“双碳”行动深入推进。陕投100兆瓦光伏等6个新能源项目并网发电。全县装机容量达到1400兆瓦以上,新增绿电16亿度以上,节约标煤49.28万吨以上。
污染防治成效初显。建成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12个。今年1—10月,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48天,同比增加22天,综合指数全市排名第1。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项目、3个村级污水处理站建成运行。五一水库饮用水源地和2个市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。
绿色发展步伐加快。百万亩绿色碳库、固沟保塬生态修复项目如期建成。造林绿化12.6万亩,修复矿山1018亩,治理水土流失110.78平方公里,森林覆盖率达到36%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固体废物治理有序推进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、城镇垃圾分类收集转运一体化项目投入运营,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0%以上。
聚焦改革创新,释放内生发展动力,社会活力不断增强
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关键举措,完成改革任务26项,推出特色举措11项,多项改革经验在全市推广。
重点改革深入推进。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,下放镇街行政执法权14项。县级产投公司完成组建,盘活存量资产10亿元。政务服务中心搬迁新址,35个部门1441项服务事项“应进必进”。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、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改革,“首席审批服务官”制度入选全市十大改革创新案例。
科技创新步伐加快。积极融入秦创原,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9045.7万元、增长260%,研发投入强度达1.01%。国家级科技型企业入库43家,技术合同交易完成2亿元。新增市级专家工作站5个,研发新产品12个,推广新技术15项。18家企业通过国家“两化融合”管理体系认证,9户企业被认定为陕西省创新型中小企业,2户企业入选“专精特新”企业。
营商环境持续优化。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八条、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、政企早餐会、派驻监测员、“入企检查登记、企业诉求反馈”两项清单等制度。新增市场主体1.16万户。民营企业融资服务中心、“四贷促进”金融服务站挂牌成立。金融机构为3227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62.24亿元。清理拖欠企业账款3.9亿元。
聚焦民生关切,办好惠民利民实事,群众福祉成色更足
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将新增财力的80%以上用于民生,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不断增强。
社会事业蓬勃发展。澄城中学新校区等5所学校、幼儿园投入使用。县医院通过市级验收,纳入三级医院管理。《“行走的医院”助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》入选国家典型案例。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、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通过复审。长宁河水库大坝主体建成,庄头引调水工程投入运营。
社会保障体系健全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建成投用,零工市场揭牌运营,城镇新增就业1.86万人。6个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、136个幸福院、17个日间照料中心改造提升项目投入运营。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有序化解,1807户群众喜领房产证。12个保交房项目交付率达到82.51%,425套保障房轮换完成。
社会大局安定稳定。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扎实开展。治安基础管控中心建成投用,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实现全域覆盖。平安澄城、法治澄城建设不断深化,信访积案有效化解。庄头镇荣获平安陕西建设先进集体。郭家庄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。
张旭表示,下一步澄城县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决战决胜“十四五”收官,精心谋划“十五五”发展,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篇章。





扫一扫分享本页

